行政院廣告

行政院:「看見多元性別攝影比賽」頒獎典禮暨攝影展  1222日開始展出

行政院性別平等處今(22)日表示,日前舉辦「看見多元性別攝影比賽徵件活動」,得獎作品將於12月22日至12月24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,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第11、12號展間展出,12月22日下午2時舉行頒獎典禮及「多元性別者對談沙龍」,歡迎民眾踴躍參加。

 

行政院性平處表示,此次徵件活動是為提升社會大眾對於多元性別者處境的認識,以「同志家庭的日常生活」、「跨性別者生命故事」、「雙性人的性別處境」等三大主題,徵選攝影及短文作品。

 

行政院性平處進一步表示,第一名得獎作品為「同志家庭的日常生活」,呈現一對男同志伴侶歷經30年,平淡但珍貴、一起下廚的居家日常;第二名「面具下的真相」,傳達雙性戀者在道德及輿論的壓力下,只能隱藏自我的心情;第三名「快樂同行」,展現同志伴侶上街爭取權益時,開心相伴的神采。

行政院性平處指出,22日頒獎典禮後舉行的「多元性別者對談沙龍」,將邀請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、台中一中老師曾愷芯及國際陰陽人組織網站中文版創辦人邱愛芝,現身分享寶貴的生命經驗。

行政院:「看見多元性別攝影比賽」頒獎典禮暨攝影展  1222日開始展出

行政院性別平等處今(22)日表示,日前舉辦「看見多元性別攝影比賽徵件活動」,得獎作品將於12月22日至12月24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,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第11、12號展間展出,12月22日下午2時舉行頒獎典禮及「多元性別者對談沙龍」,歡迎民眾踴躍參加。

 

行政院性平處表示,此次徵件活動是為提升社會大眾對於多元性別者處境的認識,以「同志家庭的日常生活」、「跨性別者生命故事」、「雙性人的性別處境」等三大主題,徵選攝影及短文作品。

 

行政院性平處進一步表示,第一名得獎作品為「同志家庭的日常生活」,呈現一對男同志伴侶歷經30年,平淡但珍貴、一起下廚的居家日常;第二名「面具下的真相」,傳達雙性戀者在道德及輿論的壓力下,只能隱藏自我的心情;第三名「快樂同行」,展現同志伴侶上街爭取權益時,開心相伴的神采。

行政院性平處指出,22日頒獎典禮後舉行的「多元性別者對談沙龍」,將邀請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、台中一中老師曾愷芯及國際陰陽人組織網站中文版創辦人邱愛芝,現身分享寶貴的生命經驗。

攝影主題三大面向

1.同志家庭的日常生活

2.跨性別者生命故事

3.雙性人的性別處境

 

攝影主題說明:以消除對多元性別的歧視為主題,擇一面向融入於攝影作品中,並配合照片主題創作短文(500字內)

■參賽資格

凡愛好攝影者,均歡迎參加

■收件時間

即日起至2017年11月30日止 (以郵戳為憑)

■收件地點

23669新北市土城區中央路2段191號9樓之4

看見多元性別攝影比賽徵件活動小組收

TEL:02-22650946

■評審辦法及時間

預定於2017年12月上旬由主辦單位成立評審委員會進行公開評審

■獎勵辦法

第一名(1名):獎金新臺幣5萬元,獎狀1只。

第二名(1名):獎金新臺幣3萬元,獎狀1只。

第三名(1名):獎金新臺幣1萬元,獎狀1只。

優選(8名):獎金新臺幣5,000元,獎狀1只。

佳作(10名):獎金新臺幣3,000元,獎狀1只。

大法官在2017年釋憲,為同性婚姻的未來開啟了嶄新的篇章。

在大法官釋憲之前,各縣市所開辦的同性伴侶註記,僅能保障少數權益,使得同志家庭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層面,遭遇各種如財產分配、購屋、貸款、保險、醫療權益等困難與問題,顯見目前台灣的法律仍無法保障同性伴侶的權益。 

於台灣的同性戀爭取同性婚姻的同時,仍有許多人並不了解何為同性戀,甚至與其他「違反社會善良風俗」等事畫上等號;根據調查報告結果顯示,有55%的人表示對於同性戀的印象來自媒體,有4%來自網路,36%的人來自家人、朋友、工作場所、學校或個人經驗等。可見社會對於同志的印象多數並非來自個人身邊的親友或經驗,而是來自媒體及網路。

我們習慣以二分法區別事物,例如好人、壞人,然而性別並非可以用簡單的二分法所區分。有些人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,而且也希望自己的身體改變為另外一種性別的身體;有些人對於自己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,但可以接受自己的身體,並不希望改變,而我們統稱他們為跨性別者。 

就目前的臺灣來說,若跨性別者想要改變其戶籍登記的性別,需要經過2位精神科醫生的診斷為「性別不安症」的診斷證明,並且經過賀爾蒙治療及約2年的變裝生活體驗,適應良好後仍需摘除性器官的手術後,才能進行變更性別登記。

由於跨性別者在性別認同及實際生活上的性別展現,與生理性別不同,造成跨性別者在各生活層面遭遇困難,如社會互動、就學、就職、如廁、申請宿舍等。也因為社會對於跨性別者的處境缺乏認識,使得許多跨性別者面臨被霸凌及歧視的問題。

雙性人的性徵有些在出生時即顯現,或是在青春期始出現,甚至有可能完全不明顯。由於社會對性別的認知是單一,因此許多雙性人若從小就有明顯的雙性性徵,多數醫生會建議家長幫小孩選擇一個性別後,進行另一性別的器官切除手術。這樣的做法,無疑忽視了雙性人對於自己身體的性別決定權。 

雙性人在社會上的處境,亦如跨性別者一樣,面臨種種的困難與歧視。但雙性人並非疾病,而是因為社會對於性別仍是二元的認知,使得雙性人為了抵抗社會的汙名與歧視才必須進行「正常化」的醫療行為(邱愛芝,2015),甚至幼兒時期父母就決定摘除部分性器官,未尊重當事人的性別認同意願。

為保障雙性人的權利,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於2013年提出國家應該保障雙性人的權益,認為國家應該禁止對於雙性兒童進行非必要的手術,並且應該建立相關的反歧視機制及作法。

觀賞更多得獎作品

行政院廣告